栏目分类

咨询热线

400-993-8377

烟花爆竹是文化?

为什么说烟花爆竹是文化?对此中国烟花爆竹文化研究大师宋遂文先生有深入的研究。


我们知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所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说烟花爆竹是文化,首先是因为它物质特性显著,是工艺美术娱乐产品,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有形物体存在于人类的社会之中,为人们公认的由人类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创造出的和积累起来的物质财富;其次是因为它精神特性明显,以稍纵即逝、不能复制、不能留存、仅以瞬间燃放所产生的声响、色彩、图案等给人们以欢悦,满足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已成为人类的一种精神寄托的精神财富,且其精神财富的魅力巨大。在当今的人类社会活动中,大至国家庆典,小至民间婚丧喜庆,烟花爆竹已不可或缺,其清脆的爆响、鲜艳的色彩和独有的气味,总是一下子将我们带入到另一个精神世界:初生的婴儿施以了最圣洁的洗礼;新婚的夫妇许下了最真挚的诺言;逝者的亡灵受到了最神圣的超度;出征的健儿得到了最美好的祝福;凯旋的将士受到了最热烈的欢迎;一切喜庆悲愿都能得到最尽情、最酣畅的宣泄,其精神财富的魅力如此之大。


与其它文化相比,烟花爆竹文化十分独特。首先是其精神特性独特,它是中国“龙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中国“龙文化”一块赏心悦目的瑰宝,千余年来她像长江、黄河一样已融入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其次是其物质特性独特,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她一直是以有形物体而存在,灭不了,禁不住,且随着人类历史车轮转动始终洋溢着物质财富的活力而经久不衰,她与时代发展同步,与科技发展同行,始于原始氏族公社而流传至今。


烟花爆竹文化元素是有别于其它文化。一谈到文化,我们可以说出很多,如戏剧、文艺、酒文化、茶文化、饮食文化、服装文化、旅游文化、建筑文化等等。人类有过很多古老文化现象在历经千年之后就灰飞烟灭,后人欲认识它却只能从考古中去探索或从故纸堆中去寻找,烟花爆竹自诞生之日起历经千年沧桑,却始终根深蒂固地植根于龙的传人心底,并影响着整个世界。今天世界上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男女老少,无论是城里人还是乡下人,只要烟花爆竹一燃放都能聚集到一起,都喜笑颜开的欢呼,都有同一种挥之不去的情结,这一文化元素是唯烟花爆竹所特有的。


烟花爆竹文化特有元素还在于烟花爆竹物质特性之“美” 融合了艺术美的所有物理要素(线、量、光、音、色彩、运动等),是画家无法用笔绘画出来的。特别是这种文化元素总是以激动人心的魅力、变幻莫测的形象、余味无穷的含蕴和诗、词、歌、赋般的文学艺术赋予人们动态的刺激性之“美”,这是人类其它之“美”无与伦比的。人世间万物,均可用烟花爆竹物质特性靓丽于人们眼界,给予人们一种特殊的“美”的享受。


其实,我们中国的祖先早已视烟花爆竹为文化,且留下了大量的烟花爆竹文化的文学诗篇,据不完全统计,仅宋代知名文人写下的烟花爆竹诗词就达78篇之多。历代文人墨客以烟花爆竹为命题在赞颂烟花爆竹本身的同时,更多地是借题抒发情感。例如,(唐)张说的《在岳阳守岁》“桃枝堪辟恶,爆竹好惊眠。歌舞留今夕,犹言惜旧年”;(唐)释普济的《偈颂》“鸣爆竹,送残年,东村王老夜烧钱。南山短拙无施设,借婆裙子拜婆年”;(宋)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宋)黄公度身处异乡,每当听到除夕的爆竹,就勾起了思乡之梦,他在《乙亥岁除渔梁村》中写道“年来似觉道途熟,老去空更岁月频。爆竹一声乡梦破,残灯永夜客愁新…”;(元)赵孟頫的《赠放烟火者》是一幅绚丽多姿的烟花画卷“人间巧艺夺天工,炼药燃灯与昼同。柳絮飞残铺地白,桃花落尽满阶红。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追似火烘。后夜再翻花上锦,不愁零乱向东风”;(元)马志远的《正月》中写道“春城春宵无价,照星桥火树银花”;(明)文征明的《乙卯除夕诗》“灯前岁酒笑相酬,镜里流光又一周。人世百年原有限,吾生万事总无忧…”;(明)黎淳的《爆竹》“自怜结束小身材,一点芳心未肯灰。时节到来寒焰发,万人头上一声雷”;(清)张崇健《蒲城宫庭焰火》中写道“火树银花幻是真,元霄月朗艳阳辰。飞虹无限休和象,散作人间满地春”;近代诗人柳亚子的《浣沙溪》“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如此等等,不胜枚举的文学诗篇淋漓尽致地勾画出了烟花爆竹深厚的文化底蕴。

文字来源:潘功配《中国烟花爆竹的文化、科学与发展创新的未来》





上一篇: 烟花爆竹是是科学? 下一篇: 爆竹是如何产生的呢?
温馨提示: 本网站需输入密码才可访问
密码错误, 请重新输入!